无论是身处学?;故遣饺肷缁?,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一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词语。
教学时间:2
第一课时
一、背诵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导入新课。
1、背古诗。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也描写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二、提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认读“盲”,学习“婆”字。理解“婆婆”——妈妈的妈妈;年纪大的妇女,也称婆婆。
3、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破词,读得不流畅的词语再读一遍。
(2)检查生字词自学效果——生词和课后习题中的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巩固。)
2、听读课文,给以示范。
3、各自试读课文,不添字漏字。
4、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5、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及作业。
1、指读。比较“邻”和“领”。
2、指导写部分生字。绿、居、童、难
3、学生练字、巩固。
课外:
抄写生词。
组词:领?? 难?? 同
邻?? 准?? 童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阅读诗歌,抓住词语体会学习。
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书不光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思考,要会发现句子中重要的词语。自由读,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可能会找出喜滋滋、乐呵呵。 通过读发现词的形式,比较乐——乐呵呵,喜——喜滋滋,通过读明白两个词意思的接近。2、可能发现“捉回”“送给”,读中体会捉回的喜、爱,送出的爱心。)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两个词,齐读。)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5、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第二小节
1、看图。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指读。
4、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比较:这是一只会叫的蝈蝈。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小朋友说它会唱歌,说明什么?
5、指读第二句。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第二节。
7、小结。小朋友爱蝈蝈,更爱盲婆婆。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3、引读。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她仿佛看到——
歌声把盲婆婆带回童年,她不由想起——
想想:蝈蝈的歌声会让婆婆想起哪些童年难忘的欢乐?
4、齐读。
第四小节
1、轻声读。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2、请两名学生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3、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
4、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朗读全文。这首儿童诗写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了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让我们把这首诗背出来,把这个孩子的形象留在心中。
四、背诵
1、各人轻声背诵。
2、指着板书引背。
3、全班齐背。
五、作业练习
1、补充习题。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一只? 我? 绿色? 送给? 蝈蝈? 的
课外:
1、背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呵呵地(? )了一只(? )的蝈蝈,喜滋滋地(? )了(? )家的盲婆婆。
(2)(? )会(? )走进田野,小溪流淌的。(? )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忘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我给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体验
1、揭示课题?
解题? ----送给----的----
2、复习词语
3、体验盲人生活的困难
谈话: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后体会一下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做了吗?
叙述:小朋友才蒙了一会儿时间,就这里出错,那里出错,很难.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
出示练习: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过渡: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
二、精读课文
1、第一小节
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小节再告诉老师。
学生朗读第一节
回答问题,板书:送蝈蝈
提问:(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说说自己对蝈蝈的了解、喜爱(出示蝈蝈图)
(2)盲婆婆是课文中小朋友的?你们家的邻居是谁?
(3)小男孩喜欢它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用笔画出词语
指导朗读,抓住这两个词语你也美滋滋的读一读第一节。
2、第二小节
提问:我为什么要把它送给了盲婆婆?强调“您”字,看出小男孩对盲婆婆的尊敬。
指名读(出示幻灯片)
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唱歌、扫地、谈话。)
过渡: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盲婆婆,希望他的蝈蝈能替我给婆婆唱歌,帮婆婆带来欢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齐读。
3、第三小节
(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
提问: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歌声把她带到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第3小节
师范读
指名回答
提问:田野里有什么?理解“清波”、“领”。
盲婆婆怎么会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理解词语“往日”,(看图)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欢乐的事情吗?
指名说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配乐朗读)
读的好的配乐读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什么地方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出示说话训练题:歌声会--------,歌声会---------。
过渡: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
4、第四小节
提问: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4、有了蝈蝈,盲婆婆是多么的快乐。齐读全诗
四、小结明理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加入到爱心助残的行列中!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三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1.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 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引出“蝈蝈”
2、板书“蝈蝈”,第二个学生跟着书空。
3、读准蝈蝈,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
(二)引出“婆婆”
1、出示婆婆图片(课件)看,这是一位——
2、板书婆婆,指导写法。在课文纸上写一写婆婆。
3、读准婆婆
(三)引出“盲”
1、小朋友,仔细看图,这位婆婆双眼看不见东西,是一位盲婆婆(板书“盲”。)
2、教学盲。
(四)引出“送给”
1、小朋友,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
4、幸好,这位盲婆婆有一位好邻居(课件插图和词语“邻居”):
(1)、读好这个词。(2)、理解邻居。
5、这位好邻居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呢!
(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自由读文
1、拿起课文纸,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比比谁读的次数多
(二)分小节读课文,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第一小节:乐呵呵、喜滋滋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乐呵呵、喜滋滋
第二小节:替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生字新词正音:替
第三小节:领、带
1、替老师请一位读书很棒的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
2、两个难读的词组正音:流淌的清波? 难忘的欢乐
3、把这两个词组放回句子中再读这一小节
4、生字新词正音:领
5、领和邻两个生字比较异同
5、领是什么意思呢?请轻轻读一读第三小节,找到意思和他相近的字?(带)
6、在这里,领就是带的意思,这两个字合到一起就是“带领”,也就是带的意思。
(出示:邻居、领、带、带领)
第四小节:(齐读),
第四小节全班齐读
(三)男女生赛读:
我们男女生配合读一读,男生读一三小节,女生读二四小节。
三、精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爱心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引出乐呵呵、喜滋滋
2、我们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一样,都表示高兴)
3、表示高兴的,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4、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2、指导读好两个婆婆。
3、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是一只——(生接读)
5、理解替。
6、指导读好这一段。谁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三)学习第四小节
2、唱好蝈蝈之歌(唱出高低快慢)
(四)学习第三小节
一、感悟田野的美
2、多美呀!谁来美美的读一读1、2两句?
3、走过这条小溪,婆婆还看到了什么?
二、感悟童年的快乐时光
2、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啊!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3、齐读、背诵第三小节(配乐)
(五)、读全文
多动听的歌声!多快乐的画面!让我们把全诗连起来读一次。
四、总结
小男孩送给了盲婆婆蝈蝈,仅仅就送了一只蝈蝈吗?他送给盲婆婆的还有什么?(总结:板书画完整)。帮助他人,快乐你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五
本课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心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全诗共4小节。一小节讲“我高兴的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二、三小节讲述了“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的时候让它替“我”给婆婆唱歌,充分展示儿童的美好心灵。第四小节讲蝈蝈的清脆动听,余音“咯咯”,寓有深意。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知道尊敬老人帮助残疾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朗读磁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全国助残日)这一天,各地要开展各种活动,弘扬爱心,更好的关心残疾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小朋友关心失明老人的事。
齐读课题
二、解题
1、学生质疑
2、自读课文自己找答案。
三、自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 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长带领学习生字,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 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 指明认读生字,组词,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个字。
(3) 分析字形。
四、学生对生字进行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2、指明读
3、3、读词语(利用多媒体出示依次词语,生认读)
二、 感受盲人的生活
1、请学生两次拿橡皮。第一次睁着眼睛,第二次闭上眼睛。
2、谈自己两次拿橡皮有什么不同,有和感受。
师:是呀,如果眼睛看不到了,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不方便。那你想到过那些盲人吗?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因黑暗变得孤独寂寞,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盲婆婆的诗歌。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四、 精读训练
(一)多媒体展示蝈蝈,请学生观察。
师:小朋友都说蝈蝈可爱,课文里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它,可他却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那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请你读读第一小节。
1、指导读第一段。
2、通过乐呵呵、喜滋滋读出喜悦的心情
3、小朋友把蝈蝈送给了婆婆为什么还那么高兴?(说明他很有爱心)
4、指名读---评价-----再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小节
1、师:小朋友送蝈蝈给婆婆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多媒体出示次段)
2、蝈蝈会唱歌吗?为什么说它会唱歌?(因为叫声好听,像唱歌)
3、“替”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小朋友常去看婆婆给她唱歌聊天,帮她消除寂寞)
4、谁来做这个有爱心的孩子读读这一段?指导读此段。
(三)指导学习第四小节
2、引导学生读出婆婆欢乐的心情
3、歌声除了把婆婆带到田野还会把她带到那里呢?(多媒体出示四幅图)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话,(学生也可自由发挥想象来说,图只是给学生一些提示)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指明读这一小节
2、指导读好最后一行的3个“咯咯”,要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好像要把这个故事记在心中。
五、各种方式练读
1、请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片,请学生为动画片配音
3、配乐朗诵
五、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或者你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美观地书写。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来 叫叫它们的名字 (学生读)
2、“绿”最容易写错,谁会写?(一生板演,其余在写字本上写)
3、同学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段音乐(播放蝈蝈的 叫声)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你喜欢吗?
2、是??!我们大家都喜欢,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词语卡片读 “喜滋滋”、“乐呵呵”)
3、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三、自主学习、以读促悟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小结:是呀,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尚∧泻⒎⑾?,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于是就蝈蝈的叫声陪婆婆。这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 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理解第二句: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 。
五、读中感悟、内化体验
1、师:读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
2、引读第四小节:婆婆,婆婆,——。您听,——,——。
3,理解省略号:
师:这里有6个点,这是什么符号呀?谁知道?(省略号)
师: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也省略了盲婆婆的无限快乐。
六、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生畅谈)
2、你们和那个关心别人的小朋友一样,都是值得大家称赞的。???
不仅是你们,全世界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助残日,号召大家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别人。(图片介绍)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你喜欢乐于助人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好听的儿童诗。
八、学生字,描红
附板书设计
因为? 有???
所以??????????????????????????
助人为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改写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3、说体会。
二、初读课文
2. 交流,检查。生字词。
邻居? 绿色? 替? 您? 领? 童年 难忘? 喜滋滋
(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
(3)重点区分“邻和领”
3. 读通课文。
4、反馈学情。及时评价。
5、现在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了,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三、学习生字:
((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指导写字:
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
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
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
作业设计:
a:会在田字格中书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
b: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是谁送盲婆婆蝈蝈呢?(出示小男孩图片)
(2)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
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
完成目标一、二
(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出示完整的图一
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3. 指读。
(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砂?,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1.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
第3小节
第4小节。
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
4.师范读。
全文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指导写字:
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作业设计:
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
b.用“歌声会?? ,。歌声会?? ,听到?!钡木涫较胂笮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