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一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余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未建成的新校区和三峡中心疗养院。对于这次外出调查作出以下报告:
一.新校区概况
来到五桥百安坝新校区,有关规划设计人员给在规划图中大体给我们介绍了一下的校园规划情况:
在自然地理条件上,地质结构稳定,无地质灾害隐患,地势较为平缓,上下两个平台视野开阔,适合修建各种教学用房大型建筑。上平台约400亩,下平台约1300亩,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北可俯瞰五桥主城区,南以“人老壳石”岩为界,可眺望五十公里以外的丘陵地带,西可望滚滚长江,东邻魏家岩为界,魏家岩以东约有5平方公里的农业生态园区和城市规划发展预留地。新校区内东西向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弧型山脉——魏家岩。该地段地质结构为万县向斜、北东褶皱、南东移、砂石五类(长石石英砂岩),产状1
56、基岩局部裸露,覆压层—2米,基础建设工程量小,建设所需石材可以就地取材,可节约大量建设成本;在市政基础设施上,水、电、气、交通和通讯管线等已基本配套到位;在周边有三峡医专(筹)、万州体校、万州职教中心、万州中学、五桥职中、五桥移民小学等众多学校以及中心医院、青少年文化宫等卫生、文化服务单位;在长远发展上,东接万州区城市规划大学园区预留2平方公里的发展用地。
建设内容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不含教职工住宅20万平方米)
其中:教学楼:万平方米
图书馆:万平方米
实验、实习楼等:万平方米
风雨操场:万平方米
会堂:万平方米
学生公寓:16万平方米
学生食堂:万平方米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万平方米
学院行政用房:万平方米
系行政用房:万平方米
教职工食堂:万平方米
体育场地:
400米跑道田径场 2个
篮球场 34个
排球场 34个
网球场 4个
羽毛球场 4个
综合投掷区 3个
器械场 3个
障碍物场 2个
标准游泳池 1个
以及科研基地和成果转换基地建设和道路、绿化、人文景观等环境建设。
总体布置
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安静优美,并考虑到了以后的发展。学校按功能分区大体分为六部分:教学中心区、体育活动区、学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总体布置的核心,从有利和方便教学、科学研究出发。校区主体建筑群公共教学楼为核心组成;教学中心区的布局是高等学校建筑形象的体现,表现出了学校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中心区有宽阔的广场,并与绿地、纪念物、建筑小品等组成安静、优美、亲切、朴实的公共性开放空间。教学中心区往来频繁,避免了车行道穿越。
新校区的建设目标是:融使用功能与园林功能、人文景观于一体,园区规划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构建气势宏大、具有独特风格和浓郁三峡特色及人文内涵的大学校园。她不仅是育人的教学、科研园地,也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地,还是三峡库区生态研究基地。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适度提高绿化面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处理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污水和废弃物的处理系统与市政设施合为一体。用生态园林绿化来减轻学院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
二.三峡中心医院百安花园
本次百安花园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其设计特点有:
1,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三峡中心医院内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3.它的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其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三峡中心医院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心身健康,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出三峡中心医院百安花园的景观特性。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二
关于岭南园林绿化特点的调查报告
班级: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4班园林专业
姓名:包川
形式:公司实习
时间:2013年8月19日——2013年9月12日
实践单位:广州中茂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的:园林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懂得园林知识的运用,希望通过这次实习初步了解岭南园林的特点,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园林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引言
这是迈入大学的第三个假期,这个假期选择了实习,希望可以使我的假期变得更有意义,经过努力,很荣幸获得了一份在广州中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部做助理设计师的机会。广州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了解了广州园林,就初步了解了岭南园林绿化的特点。现将本次的实践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方法:
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
首先,自己通过参观广州市的公园,如天河公园,观察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再者,在平时的坐车过程中,注意观察了道路绿化和一些基础设施绿化,初步了解广州市绿化配置风格。最后,前往了广州著名景点白云山风景区,进一步了解广州的乡土树种和植物的自然配置情况。
第二阶段:
在公司,首先观看了公司以前做的一些绿化项目,了解公司习惯的绿化风格,并向师兄师姐了解了广州园林绿化的一些常用树种。再者,在实习期间,也参与了公司的一些绿化项目,虽然自己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工作,但自己也在其中学到了一些广州园林绿化的特点,进而有利于自己归纳岭南园林绿化特点。
第三阶段:
归纳总结,分析广州园林绿化特点,进一步推论出岭南园林绿化特点。现将自己总结的岭南园林几个特点公布如下:
岭南地处我国最南端,属热带及南亚热带,濒临海洋,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则体现出对热带性气候高温、多雨及台风等特征的适应。椰子耐咸抗风,在岭南园林绿化中随处可见,亦成为岭南园林的一大标志性植物。岭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易生瘴气,因此岭南人嗜食槟榔,另外也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园林植物。除槟榔外,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
功效的植物也在园林中广泛使用,如鸡蛋花,干燥的花能湿热下痢,润肺解毒,尤其喜爱栽植于水边,景观效果也很好;刺桐,树皮能祛风湿,通筋络,杀虫等多种功效;栀子,果实能清热、泻火、凉血等,总之植物有很强的热带性。
由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岭南地区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乡土植物资源也很丰富,与外来植物相比,乡土植物不仅在维护中需更少的外部支持并能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岭南地区使用乡土树种更能凸显岭南地区的风貌,常用乡土植物有番石榴、细叶榕,木棉、荔枝、天门冬、杨桃、蒲葵、海芋、水松,番木瓜等。同时果木也是岭南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体现了岭南园林植物实用性的特点。
四季繁花,植物常绿是岭南园林的又一大特点,岭南园林植物选择上注重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如凤凰木、蓝花楹、木棉、鸡蛋花及萍婆等均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局掷嗟亩嘌?,也使岭南园林在植物配置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所以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观赏性。
由于岭南地区地处沿海一带,所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很大,这些特点也反映在绿化植物选择上,岭南园林中的一些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即为外来植物,如凤凰木(原产非洲)、南洋杉(原产澳大利亚)、白
兰(原产东南亚)等,这些种类引入岭南栽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绿化配置上,也吸取了一些东南亚和欧洲的绿化配置风格,使岭南园林的绿化配置风格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
实践体会
初步了解了岭南园林绿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园林绿化工程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在勘察、测量阶段就要仔细认真,不然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实施。我们在设计阶段一定要注意尺度的运用,并要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体现我们的专业性。施工阶段,我们在尊重设计的基础上要学会变通,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和施工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园林工程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学会的,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真正胜任这一份工作。
另外,作为企业,获得利益和做好工程是必须同时考虑的,一个工程只考虑利益不行,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但是如果只考虑做好工程,不考虑企业的利益也是不行的,公司会很难维持,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管理者,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使公司良好的运转。 实习感悟
第一,通过简短的实习,让我明白了,每一个行业赚钱的不容易,做好一个职业,你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的不是先择业再就业,而是先就业再择业,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提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第二,也让我知道了做设计方面工作的不易,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就可以的,也不是像想象的那么自由,的确,作
为企业,不仅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还要考虑方案所带来的利益,不能简单的采用任何设计,另外在设计中充分了解设计方的要求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设计行业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同时,我通过这次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梢运?,这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必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践人: 包川
2013年9月12日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三
句容市区园林建筑调查报告
风景园林系
09园林技术(2)班
日期:指导老师:
1.公园简介:葛仙湖公园在江苏省句容华阳镇西
的华阳路路边,为了纪念大思想家葛洪,句容
人将郭西塘改名为葛仙湖公园,来纪念这位为人
类医药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仙人,园中建有大
圣塔、葛仙观、华阳书院、三台阁等仿古建筑景
观,湖岸九曲长廊,湖心三潭映月葛仙湖公园的
设计风格以自然式为主,规则式为辅。设计以“人
性化”为原则。图
12.园内部分建筑
大圣塔位于公园正门附近,塔有九层高,
是葛仙湖景区最高的也是最显眼的建筑。大圣
塔始建于西晋咸宁年间,因供奉大圣僧珈神像
而得名,是古句容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面积
3600平方米,高89米,高9层,列国内现有宝
塔之冠,其外观为正八角形,平面楼层布局四
周为敞开式外廊,登上塔顶句容秀美景色在塔
顶一览无余。图
该亭位于葫芦岛斜对面,南依华阳书院,北
靠葛仙湖。布置合理,做于亭中,不仅视野开阔
能欣赏到滨水景观区大部分景色,同时且亭子造
型古色古香,又不失活泼。色彩搭配合理。既搭
配环境又不会给人古板的感觉。图
钓鱼台是葛仙湖公园的一个主要景点,不仅可
供游人垂钓,有其实用价值。而且在设计上也独具
匠心,也可作观景建筑小品四个掉鱼台形成串珠
状,形式新颖。周围又设了做坐椅。可供游人在休
息时还能湖光美景,并且下沉式平台方便游人垂
钓,增加情趣。
4(二)新世纪广场
又处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正当沪、宁、杭三角地带上,是南京至上海,南京至杭州的交通要冲。新世纪广场处于市中心地段,东邻市人民政府,西靠华阳南路,南至人民路,北面为办公区及部分居民区。该广场展示了现代化城市的风格,是句容市城区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空间环境塑造方面,利用地面高差、绿化造型、建筑小品、铺地色彩、图案等多种手法来组织空间,以满足广场集会、庆典、表演、聚集活动等空间的要求。
(1) 休闲广?。ㄍ?):该广场位于整个广场的最
南部,有一个曲径临水的长廊,一小型儿童活
动场所和广场主题雕塑,设立了石桌、石椅,
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档次人的需要。主景雕塑的
文化景观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广场
的立意和特色。
5(2)中心广?。ㄍ?):位于整个广场的中心,呈
圆弧形,以红色的花岗岩铺砌地面,能满足市民举
行小型集会的需求,通过中心广场,将横跨玉带河
的拱桥连接在一起。
(3)临水广?。航籼翊用妫萌顺浞窒硎芩?/p>
的恬静,增加游人的亲水性,欣赏姿态万千
1图7的喷泉
3.总结
新世纪广场在总体布局上,通过一河、一路、三桥将广场分隔成不同的空间组成。一河,指整个广场的主轴线玉带河,以水体、喷泉为主;一路,指贯穿于整个广场的s型道路,采用不同色彩的广场砖铺砌而成;三桥,指横跨于玉带河上的三座拱桥。
顾名思义这个小区的基调是安静,典雅以及
和谐的。通过植物和园林建筑小品的搭配使住在
这里的人能得到身心的放松,那些工作中的压力
在这里能得到释放,小区住房为粉红和白色搭配
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营造出‘‘家’’的感觉。图8
图9为一进门所见的一个花架,该花架为
石质材料,颜色为白色,其上种植了紫藤,从
照片上看还是相当茂盛的,茂盛的植物遮挡了
阳光,加上曲折的路线,给人一种‘曲径通幽
处’的意境。
2.都市晴园(图10)
都市晴园位于华阳东路,总占地面积为
15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00平方米,是
目前句容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大型生态社区。
小区内石径蜿蜒曲折,鲜花五彩斑斓,名贵树
种随处可见,现代建筑的典雅,水景园林的怡
人,成荫树林的清新,小桥流水的淙淙,给你
带来无限的遐想。图10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护坡、挡土,设
置自然式花台?;箍梢杂朐傲纸ㄖ?、园路、
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
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
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图11)这里的
假山就在都市晴园小区内的一个人工水体
上,一面为一个小型广场,不仅是园中一
景还能有降低广场噪音的实用功能。
1图12为小区内的一处雕塑品,三个红色的架
子上分别托有三个金属圆球,富有现代感,金属球
可以象征太阳,既符合“都市”这一背景的要求,
又满足“晴园” 这一主题。
步步高现代城又名阳光花园作为阳光社区,将
建筑的空间与平面、采光与通风、环保与节能等各
项性能更融合、更科学、更标准、更超前地结合为
一体?!跋执笔茄艄饣ㄔ暗囊淮笾魈狻N撕侠?/p>
的实现人车分流,全区采取穿越式人行主干加环行
的交通体系。日常车辆从外围进入车库,而居民的
活动则位于车库之上的平台,人车形成竖向上的分
流。平台之上设置若干休憩的花园和广场,体现不
同环境所表述的内容特色和文化内涵,广场花园和
建筑环境有机结合,不仅解决了人流集散,同时也
满足了休憩景观的需要。为争取最佳朝向住宅用地
确定于东西向展开的南部。
图13
总之,这几个小区是句容现在规划比较出色和有特色的小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以此为借鉴。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做好设计。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四
篇1:关于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一)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可以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1,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五
学生姓名: 王转红
指导教师:
教 学 班:
20xx年x月,我来到东胜园林花卉公司实习,这里是一家培育温室花卉的公司,占地面积500o,有经理一人,副经理三人,组长10人,园艺花卉培育员50多人。我们每天都要检测温室温度和适度,适时为花浇水、育肥,对有病理现象的花卉进行营养液治理。这里的实习让我切实感受到园林花卉工作的艰辛和快乐,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实习目的
(1)通过花卉实习观察植物园露地花卉和观赏温室花卉识别与应用,实习华东花卉实习使学生在掌握东北地区露地花卉及温室花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华东地区及华北地区花卉,同时扩充温室花卉的种类(扩充华南、西南地区植物)。使我们能达到社会需求,满足毕业生服务去向。
(2)结合花卉识别联系花卉应用形式及特点,进一步熟悉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花卉的产地、气候型与植物习性的关系;不同地域花卉选择应用的特点。
(3)培养独立考察、记载的实践能力;
(4)通过实习,培养爱岗敬业、热爱专业的目的。
(5)通过对花卉的实际应用形式的实习,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创新能力。
2、实习基本内容
通过对《花卉学》课程科目的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关于花卉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过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花卉产业的形成、进步与发展方向等市场信息。在几次花卉学实验和实习过程中,我们又亲自体验了有关花卉植物种类的识别、花卉设施类型参观、花卉种子的识别以及花卉的种子繁殖、栽培管理等过程,在实践中对花卉学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补充。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六
园林给排水工程施工现场调查报告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计算方法、给排水设施的具体选用,以及了解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步骤等。
防用水。
处理、用水高峰时间可以错开。
输配水工程;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包括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系统等。
场地勘察报告 勘景记录表篇七
景观设计
一:相关概念景观概念: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景观设计概念: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景观设计学概念: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
二:景观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发展历史
皇家园林殷商时期: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宋金时期: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始以傲值姆⒄褂殖鱿至艘淮胃叱保饩褪俏挥诒彼味汲嵌┑聂拊?。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金代(1115年~1234年),营建了西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北苑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是万宁宫,即今天的北海公园地段。并在郊外建玉泉山芙蓉殿、香山行宫、樱桃沟观花台、潭柘寺附近的金章宗弹雀处、玉渊潭钓鱼台等?!把嗑┌司啊敝稻推鹪从诮鸫?。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初期玄武湖为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其中元代万岁山(今景山)、太液池(北海)为中心发展。庙宇园林也开始盛行。
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私家园林
各个历史时期
商朝或更早: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春秋、秦汉和三国时代:据记载在春秋、秦汉和三国时代,统治者已开始利用这里明山秀水的自然条件,兴建花园,寻欢作乐。在三国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擅长山水画的名手。他们善于画山峰、泉、丘、壑、岩等。为此,在山水画的出现和发展的基础上,由画家所提供的构图、色彩、层次和美好的意境往往成为造园艺术的借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唐宋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士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
元代时期:元代的私家园林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唐宋以来的文人园形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河北保定张柔的莲花池,江苏无锡倪赞的清闷阁云林堂,苏州的狮子林等。
明清时期: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明代,而且逐渐显露出造园艺术的地方特色,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建筑色彩崇尚淡雅,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出现之前的三个流派
文艺复兴园林:文艺复兴园林,园林中的植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攀缘植物爬满墙壁,蒾篱勾画花园房屋和小径,药用植物也普遍运用?;ɑ苄纬筛丛拥募负瓮及福B讨参镌鎏砹嗽傲值募窘谛陨?。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乾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
时间分布:文艺复兴初期;文艺复兴中期(鼎盛期);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
法国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特征 规则式园林地形地貌
规则式园林 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规则式园林水体设计
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规则式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规则式园林道路广场
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规则式园林种植设计
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规则式园林其它景物
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英国风景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历史沿革
在17世纪以前,英国园林主要模仿意大利封建贵族的别墅、庄园(见意大利园林)。整个园林被设计成封闭的环境,以直线的小径划分成若干几何形的地块。这种园林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最为盛行,其代表作是亨利八世(1491~1547)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兴建的罕普敦府邸(1515~1530)。17世纪,法国在路易十四执政时,由a.勒诺特尔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凡尔赛宫园林(见法国园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回国即位后,聘请法国园林匠师参加罕普敦府邸的改建,使它在规模和气派上可与凡尔赛宫媲美。一时,按照法国园林模式造园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风尚。18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探求本国新的园林形式。
三:中西方景观设计大师及案例、彼得·沃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个人简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设计案例:《唐纳喷泉》唐纳喷泉是彼得沃克1984年设计的作品,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人行道路交叉口处,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为 的圆形石阵,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
唐纳喷泉简述
圆形石阵跨越了草地和混凝土道路,包围着两棵已有的树木。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这些石块就像是慢慢的顺势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样,在绿草间大树下延伸,自然融合得就像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159块花岗岩采自于20世纪初期的农场,唤起对英格兰拓荒者的记忆。
石阵中心处设有水池,石头更加密集,有32个喷嘴。春、夏、秋三季,水雾像云一样在石上舞蹈,模糊了石头的边界。白天阳光的反射令水雾产生彩虹;晚上水雾在灯光的控制下发出神秘的光。冬天当水雾冻结时,利用建筑的供热系统喷雾。当喷泉完全静止时,则成为白雪优雅表演的舞台。
所有季节,唐纳喷泉都在被高强度的使用着。各样的活动因唐纳喷泉开展,这些活动又相应的强化了喷泉的存在。
该喷泉位于靠近哈佛校园的一个人行道交叉路口,让人们想起殖民地居民辛苦地清理农田的历史经验。这个喷泉属于雾喷泉,从池中腾腾而起的水雾覆盖在柏油路,草坪上和树木周围。这些水雾是从32个喷管中喷出的,虚无缥缈的雾给整个校园增添奇幻色彩。整个喷泉优雅独特,为来往行人和学生增添了富有动态的景观。
唐纳喷泉平面位置 景观介绍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个人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其北面是一个科技中心,人流穿梭汇集于此。而这个由天然石块和雾喷泉构成的简单、质朴透着原始的神秘美感的唐纳喷泉使这一小片地方从周遭的匆忙嘈杂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唐纳喷泉分析
1.每块石头大约4英尺长、2英尺宽、2英尺高,经计算正好可以被用作石椅或石桌(坐在草地上)。
2.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间,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
3.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
感受它与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对比;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同时它的迷雾朦胧改变了人们观察对方、观察世界的方式。4.从精神的角度而言,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天然石块的粗糙、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2016年4月20日,俞孔坚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设计案例: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xxx土人设计xxx),由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创立,拥有300多名职业设计师,由归国留学人员构成设计主体,配备有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给排水、电气、结构等专业人员。为国家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单位。
设计理念:土人设计以土地的名义,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坚守品质至上的职业道德,高举民族设计大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多年来,在国内外完成大量规划设计项目,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先后五次获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荣誉设计奖,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享誉海内外,引领国际设计潮流。
代表设计作品: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秦皇岛汤河公园
用最少的人工与投入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秦皇岛汤河公园从设计到实施,历时一年时间,2006年7月完成,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真实画面,生动地在生态场景中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使这一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有安全隐患、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玛莎施瓦茨: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现为哈佛大学教授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
代表作品:面包圈公园她自己认为面包圈花园是自己做过的最好的花园,但是当时建造的时候是以开玩笑的态度做的。她解释面包是最完美的景观材料。它很便宜任何人都可以用,它是可以讲解的,它不需要任何作用,不需要浇水。所以它是最好用的景观材料。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xxx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设计案例,贝聿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xxx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作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2009年,贝聿铭还参与了xxx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去了埃及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xxx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xxx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xxx表达方式。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我的作品的影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xxx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xxx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建筑发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