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上册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讲评篇一
()()()()()
二、我会选字组词。
1、克刻()苦()服 时()千()
2、静净 肃()干()洁()安()
3、慢漫()步 傲()()画 快()
三、看谁写的词语多。
情不自禁 情深似海
心心相印 问心无愧
四、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你呢?
战争—()恐惧—()认真—()
洁净—()悲伤—()仇恨—()
一、我会把句子写具体的!
1、老师()地抚摸着我的头。
2、校园里开满了()的菊花。
3、早晨,()的阳关洒向大地。
4、站在()的国旗下,我决心今后要向()前辈学习,做一个()的人。
二、和我一起把下列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好吗?
1、我们大家要?;そ淌业幕肪澄郎?。()
2、冬冬非常热爱帮助同学。()
3、只要我们做得对,就要坚守下去。()
三、把下列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行吗?
()发光的时候,肚子还一动一动的。
()我轻轻地用手一打,它就掉在地上。
()一只萤火虫飞来了。
()萤火虫全身赤黄褐色,两只触角像两根头发丝,有一对硬壳一样的外翅和一对纱一样的内翅,肚子后面有一粒东西。
()我捡起萤火虫,用手电筒照着仔细瞧。
一、课文我记得可牢固了,你呢?
我们要一个没有()和()的星球,我们要消灭()和()。我们再也不要()和(),我们再也不要()的事情发生。我们要丢掉()和(),抓?。ǎ┖停ǎ?,世界就一定和平。
二、读短文可要仔细哟!
这里,春天有迎春花、映山红。夏天,有漫山遍野的黄花。黄花丛中,有时会挺起一枝火焰般的野百合花,花儿散发出一股清香。凉风一起,蟋蟀叫了,你又会闻到野菊花极浓极浓的药香。到了冬天,草黄了,花也谢了,天上却撒下花来,于是满山铺上了一层耀眼的雪花。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秋天野花的句子。
2、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哪些“花”?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这段话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写海岛上的。
4、这段话是按 顺序写海岛上的“花”的。
三、请你用下面的内容写一篇公约,相信你一定会笔下生花!
题目:请你写一个讲普通话的公约或讲卫生的公约。
提示与要求:把怎样做到公约的条款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上册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讲评篇二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教学目标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河山”为主题,选编了三篇主体课文。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继续注重词句的理解,注重文章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1. 借助电教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措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通俗易懂。2. 继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3. 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渗透到教学之中。
三、教学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东方之珠”》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2课时
单元自我评价
2课时共计11课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两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2.交流。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2.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交流。第四步:
1、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2、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板书:古诗两首
天门山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西湖
教后反思: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的最南端,在海南岛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像颗颗珍珠星罗棋布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那里有蓝天,有碧水,是一个独具特色,令人陶醉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西沙群岛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二、学习生字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开火车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三、讲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一)海边
过渡:那就让我们先来到西沙群岛的海边,欣赏那晶莹剔透的海水吧。
1、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海水的特点。指生读你读得真流利!
谁来说说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①“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为什么课文用“五光十色”,而不用我们说的这些词呢? 对,“五光十色”不仅说明海水颜色多,还说明颜色鲜艳明亮。②那么“瑰丽无比”又是什么意思?
是啊,海水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你能把它的美丽读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朗读,评价读书。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水 海水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解说:听,海浪拍岸的声音,看,如此湛蓝的海水,就像一块蓝色绸缎在舒展运动。海水蓝如宝石,绿如翡翠,夕阳下,海水又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怎能不令人浮想联翩?)同学们,海水美吗?我们一起用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些句子写得真美,你能把它记下来吗?练习背诵
(二)海底 过渡:海面呈现出如此奇异的色彩,潜入水中,你一定会为海底世界的美丽与神奇赞叹不已!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段写了海底的哪几种水产品?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有关词语,并与同桌交流。①我们先来看珊瑚各种各样美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珊瑚美吗?作者用比喻句写清了珊瑚的样子写的多美啊!你能读出珊瑚美吗?指导读指读 ②再来看看海参与大龙虾多懒洋洋“蠕动”是什麽意思?海参的爬行速度相当慢一小时还走不了三米路呢?。ㄅ粒?/p>
③大龙虾威武全身披甲你能说说你对“全身披甲”这个词的理解吗?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威武的样子吗?(男生读)
2.他们多有趣啊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欣赏欣赏吧(课件)
3.这三种水产品真是各有特色,但是西沙群岛海底最多的还是鱼,请同学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你从那些词句看出鱼多?用笔画下来 1“成群结队”是什麽意思?
2“数不清”说明鱼多,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读 你注意到他除了读“数不清”,还读了哪个词?各种各样说明鱼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组读
3“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地球上2/3的面积都是海洋,西沙群岛的海里是水和鱼各占了一半吗?指导读齐读
4大家看一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那几种鱼?指生读 谁能把他读出来呢?读(评价)5我们来亲眼看看这些鱼吧(课件)
西沙群岛的海底当然不只是这几种鱼,还有更多各种各样的鱼呢 你看—(课件)
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可有400多种呢!
海滩海岛同学们喜欢海底的鱼吗?让我们一起读出对他的喜爱之情吧
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真实太美妙了,太神奇了,而他的海滩和海岛也是值得留恋的地方,我们快去看看吧
请同学们默读5.6自然段,看看这两段都写了什麽内容? 1海滩上有什麽?他们都有什麽特点?
①贝壳美多②海龟这是它的生活习性,这是渔业工人捕捉海龟的乐趣,你能读出来吗? 海岛课文描写海岛都写了啥?1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还是鸟的天下呢 字读第6小节,看看为什麽说这儿是鸟的天下? 你怎麽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鸟多男生齐读
西沙群岛不仅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因为他地理位置重要,它还是祖国的南大门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㈢总结
同学们,西沙官兵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座荒芜的珊瑚岛,建设成为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的南海绿洲。勤劳勇敢的西沙儿女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建设和保卫着自己的家乡。我们相信,可爱的西沙群岛在他们的努力下必将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共同祝愿西沙群岛明天更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家繁荣富强!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海底 海滩 海岛
教后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方法: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文挂图、学习提纲、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课文挂图,让学生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画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求知欲〉
2、揭示课题导入: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图。(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学生读题,依课题质疑。
一、独立学习,感知全文
1、学生自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强调读熟每一句,每一个词〉
2、指名学生交流①指名学生用一、二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②有哪些较难读懂的词句。
二、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新词。
2、发挥群体,识记字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不同字的特点有重点的指导音形义,提高课堂识记能力?!?学生自主识记
三、师生交流,选择学习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轻声自读,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树多成海)(2)、引导学生说省略号还能指什么?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齐读,学生交流学习收获。(2)、学生质疑:“为什么小兴安岭四季景色诱人,是花园,是宝库?
四、学习小结:通过读课文,同学们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兴安岭的概貌,(1)请您说说小兴安岭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春景图”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写法。(1)、这段话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景物?(2)、认真再读段落,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3)、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合作解疑。(4)、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三、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自读二、三、四自然段。
2、小组合作,完成下表。研究问题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花园,是宝库? 研究小组
四季 景物 特点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生机勃勃 夏
秋
冬
研究
(1)请小组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季节展开讨论与质疑,形成一致意见。(2)、小组汇报学习收获(3)引导学生归纳,你发现表中的景物哪些是写景美,哪些是写物宝?!慈醚靼仔词裁?,怎么写〉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读并能读给同学听,感受语句的优美。(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特点介绍给同学,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或想象。
五、分层导学,运用问题,拓展实践 第一层次:我学懂了
1、指名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动感情?请读给你的朋友听听。〈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瓷罨钥挝牡睦斫狻?第二层次:我会说
1、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一种景物,说出它的特点。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抽枝动物活动 夏树木葱茏雾气笼罩 秋秋风吹来落叶飞舞 冬北风刮来动物过冬 20 东方之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仿造课文第4段的写法,练习说(或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积累文中的好词。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历史、回归、现在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东方之珠》,学生听或轻轻拍手哼唱。)
1、伴随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唱的是什么歌曲吗?东方之珠的“珠”是什么意思?(珍珠)东方之珠指哪里?
2、你知道香港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3、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开火车读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联系句子、课件演示等)香港贸易清澈海豚闪耀 粤菜佳肴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物美价廉璀璨无比一应俱全亚太地区
(粤菜:广东风味的菜。亚太地区:太平洋周围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璀璨无比: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霓虹灯:彩色的灯。闪耀:闪烁。琳琅满目:读句子,看课件,就是商品多的意思。)
2、解决了生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学习第1段
1、无声的默读有助于思考,请默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呢?
2、交流。(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
(四)、学习2―5段
1、整体感知:
①听老师读课文2-5段,同学们来感受。
②同学们谈感受:在听老师的朗读中,香港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美丽、繁华)③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在哪一段描写?(板书: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课文的每一段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呢?
2、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市?、倌恋诙?,边读边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 ②课件演示第二段,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市场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其余同学补充。
③这么繁华的万国市场,你能够通过读课文来展现吗?指名朗读。美食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我们再去看看香港的美食。
①默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 ②交流哪些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的繁华?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③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香港不但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香港旅游的人都要到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去看看。
海洋公园①现在我们就去看看海洋公园里海狮的表演。(课件播放)海狮的表演怎样?(精彩、有趣、可爱??)
②看看课文第四段中,用了哪个词来概括海狮的表演?(出色)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豚海狮出色的表演呢?(课件演示,你从“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体会出什么?)读出你的体会。逛了香港的万国市场,品尝了香港的美食,观看了香港海洋公园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香港夜晚的景色更是令人陶醉。夜景 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香港的夜景。(课件播放)
②夜景美,文章更美,让我们一起通过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7、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你们没把我的感情读出来,想想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香港的热爱。)
(五)、总结、扩展交流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钡木涫剿邓的愦丝痰母惺?,最好用上今天学了的优美词句。
2、课前,你还了解了香港的什么?
3、老师收集了关于香港回归的一些资料,请同学们看课件。板书:
东方之珠(美丽、繁华)
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②小黑板,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第四课时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上册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讲评篇三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挝奶宀枚嘌?,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挝闹屑扔忻栊瓷钪械娜宋锕适?,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叭栈吕邸比醚柚び势?,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本组教材用15-17课时。
17、孔子拜师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知识链接: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鬃邮俏夜糯按蟮乃枷爰液徒逃遥寮已纱词既?,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鬃拥难孕兴枷胫饕赜谟锫继迳⑽募堵塾铩芳跋惹睾颓睾罕4嫦碌摹妒芳?孔子世家》。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的识字法,小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3、孔子向谁拜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标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住上自己的读书感受。
4、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动笔记下来。
5、读读画画给自己启发最深的语句,把感受说给同学听听。
三、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仆()
止()
境()丘()
品()扑()
正()镜()兵()
晶()
2、多音字组词
仆
闷
3、我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
4、抄写词语,积累词语。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大有长进
纳闷
佩服
渊博
请教
相距
等候
5、“学习是无止境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背诵课后所给出的四句孔子名言。
2、课后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课 题
17、孔子拜师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知识链接: 孔子的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画出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敬重”等词语。
3、勾画孔子不顾艰辛去拜师的词句。
4、反复朗读孔子、老子的对话。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小组同学听。
3、你认为孔子的学识渊博吗?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闭饩浠暗囊馑肌?/p>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三、达标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者用它说一句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2、在具体语境中领会意思相近的词语。
(1)a、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b、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理解:拜访:
拜见:
(2)a、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b、多谢老师等候。
理解:迎候:
等候:
3、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你写出孔子的四句关于学习的名言
—————————————————————————————————————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教学反思: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 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
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褂械币笱瞪罾斫狻把笆敲挥兄咕车摹闭饩浠笆保荒芎芎玫亓瞪钏底约旱睦斫猓党隽舜诱饩浠爸懈械娇鬃邮歉鲈跹娜耸?,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ǜ嗍奔淙プ聊ァ⑺伎?、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18、盘古开天地
课 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知识链接: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 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盘古开天地的“开”是什么意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混沌、奔流不息、滋润、创造。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探讨自己勾画的感兴趣或有疑惑的地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6、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相互认读。
三、达标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sì zhī
jī fū
zī rùn()
()
()
()
2、多音字组词:
降
血
创
3、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
上升对
轻对
分对
对
对
对
对
4、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课 题
18、盘古开天地
课 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知识链接: 经典神话故事:《山海经》、《述异记》、《淮南子》、《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哪吒闹?!?、《牛郎织女》、《八仙过?!?、《嫦娥奔月》、《天仙配》、《白蛇传》、《聊斋志异》、《济公传》、《镜花缘》、《心灯》、《昆仑之歌》、《愚公移山》、《女娲造人》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2、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品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
4、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
2、课文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打开”天地,哪些段落是在写盘古“创造”天地。
3、天地分开后还没完全形成,盘古是怎样做的?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盘古开天地容易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6、用“
”画出文中排比句,读读,感受盘古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达标检测
1、我能填:(学文后完成练习)人类的老祖宗(),用他的()创造了。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和();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他的双眼变成了()和();他的四肢,变成了();他的肌肤,变成了();他的血液,变成了();他的汗毛,变成了();他的汗水,变成了()。
2、选择主要内容()
a 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故事
b 天和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3、改头换面(按要求把句子改写来,试试你的本领吧?。?)传说中,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改变词语顺序,不改变句子意思。)(2)今天
了
一篇
故事 学习
神话
我们(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几个在下面。
5、填填写写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6、课文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呢?? 把你的理解写下来吧!
四、学习收获
五、知识延伸
1、复述是记忆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你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讲给家人或者朋友听吗?那么你就按下列步骤去试试:
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用自己的语言练习
试试吧,把你学习的课文,复述给家长或朋友听。他们的评价:
2、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非常有趣,以下这些神话故事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哪个就赶快找到读一读吧!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读后感受: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19、赵州桥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3自然段。
3、初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学习重点:
1、能根据文中语句的描绘,想象赵州的样子。学习方法指导:合作学习,在读中悟 知识链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赵州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1),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在桥两端的石拱上,辟有两个券洞,这种结构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这些敞开的小拱在减轻桥身的重量同时,又起到减少流水冲力的作用。这在当时是世界桥梁中的首创。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是神仙祖师鲁班修建的,其实,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赵州桥进行了修缮,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自主、合作、探究:
1、谈一谈自己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桥。
2、小组间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赵州桥及其设计者李春的相关资料。
3、小组自学生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交流如何记住难写字,易错字。
4、同桌间互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流利、通顺。
4、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的感受。
5、读2—3自然段,比一比,谁能先背住。我来闯关:
a、看拼音,写词语。
xiànchéng
jiāngù
lángān
túàn
chōngjī
()
()
()
()
()shèjì
bǎoguì
cānjiā
héngkuà
jǔdòng()
()
()
()
()b、我会辨字组词。
栏()
部()
跨()
参()拦()
陪()
挎()
渗()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根据课文描述,画一画赵州桥的样子。
19、赵州桥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但??而且??”“既??又??”说话.2、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以及修建原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学习方法指导:小组交流
预习任务:
1、在阅读中加以想象,能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
1、用横线画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2、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3、用“不但?而且”、“既?又?”来造句。
4、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还知道哪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来闯关:
a、按原文内容填空。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栏板上雕刻着():有的(),();有的()(),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b、我最棒(我会写句子)一:
不但?而且? 二: 既?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收集各种桥的图片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想象图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栏板上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将想象的内容用语言来描述,并出示了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画面,读出体会。学生对精美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精美的图案是1300年前,劳动人民在石板上一点一点雕刻出来的,非常费时间费精力很不容易。年代虽已久远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学生在理解图案精美时,体会会更深。
另外,教学中不足之处是,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课堂结构还应更加紧凑,课堂气氛略显沉闷,需与学生沟通,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课 题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 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学习重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习方法指导:看看、读读、说说。知识链接:
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我来闯关: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它是形容()。
b、抄抄背背
欣赏风景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古都风貌
c、我来挑战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闭夥镏型獾幕钦旁穸说摹肚迕魃虾油肌?,这幅古色古香的图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做画的精心和古画的历史价值呢?这成了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课初,我不忘生字词的巩固,设计了开火车反复读本课生词,并强调了重点词语“作坊、一乘、溜达”的词义。接着,开始研读课文。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并配上优美的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在学习2——4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边对照课文插图,边快速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并用笔圈一圈。再请学生在这其中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轻声读一读,看看从这一部分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还要把有关的语句画一画。这一环节是想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汇报时,再由教师引导学习段落中的词句训练重点,反复品读,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精湛,在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但学生汇报时比较自由,先汇报了“街市”,又汇报了第四段的“桥北头情景”,打乱了文章的顺序,显得有些杂乱。在引导学生学习街市的热闹时,我设计了“走在这样的街市上,你仿佛会听到怎样的声音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汇报道:“我仿佛听到了马蹄的“哒哒”声;推独轮车的“吱吱”声;赶毛驴的人喊出的“驾驾”声?!痹谘扒疟蓖非榫笆?,我设计了“听老师读读这段话,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道:“我仿佛看到了骑马人和乘轿人险些相撞的情景,听到了骑马人勒马时马叫的声音,感受到当时的惊险;我仿佛看到乘轿人擦把汗,听到他说:“哎呀,真玄啊!,我差点跟马顶牛了,”感受到当时场面的有趣。”这一点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精湛。本课的后一个环节,在学完课文后,又是一次全景欣赏。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的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较之第一次欣赏,不仅有内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传递着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罢庖淮蔚男郎?,在孩子心田累积的不仅是画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积淀,从而达到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最后,填写资料卡让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更清晰的了解。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上册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讲评篇四
一、日积月累。
1、我会辨字组词。
脑()竭()睡()刑()匆()
恼()渴()唾()型()葱()
咽yàn()yè()yān()
钻zuān()zuàn()血xuè()xiě()
2、我会填。
寂()()声四()()方()()翼翼异()同()
不约()()()()以偿七()八()()()好处
一()旱灾一()唾沫一()水流一()姑娘一()钻石
3、填空.(1)慈母(),游子()。临行(),意恐()。谁言(),报得()。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的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儿女对慈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之情。尤其是“?!绷骄涑浞直泶锪硕男那?因此千古流传。
(2)水罐发生了多次的变化。第一次水罐变成了银罐,是因为;第二次由银罐变成了金罐,是因为;第三次又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是因为。
(3)“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的举起来。忽然又放了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沉默”是因为。
2、“颤抖”是因为。
3、“举起来,又放下去”是。
4、“然后又举起来”是因为。
5、请用四个词语概括阮恒的心理变化。
二、阅读赏析。
(一)选自《她是我的朋友》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
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扎疼了他,他又摇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哭”的词语。
2、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
3、从阮恒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二)买抗皱霜
农历腊月二十九,我带着钱来到百货商店,买了一瓶抗皱霜。商店营业员阿姨感到奇怪,一个才九岁的小姑娘买它有什么用呢?
妈妈从早到晚在工厂里工作,一回家,就洗衣服,忙家务,不管电视节目多精彩,她也没时间(jiānjiàn)看。她就这样一天天不辞辛劳地劳动着。今天,我突然发现妈妈的额头上出现了一道皱纹,虽然不深,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妈妈的生活太紧张了,她没有时间打扮自己。因此。我萌发了买抗皱霜的念头,让妈妈恢复原来年轻美丽的容颜。
我来到像往常一样忙碌的妈妈身旁,将抗皱霜藏在身后,神秘地说:“妈,您猜我买了什么?”“谁知道你又要耍什么花样了??欤铱纯础!甭杪璺畔路共?,抹了抹手,感兴趣地说。“看!”我双手捧给她。妈妈接过去看了看,蹲下身和蔼地说:“你怎么想起买这个?”我用手摸着妈妈的额头,认真地说:“我不要你老嘛!”妈妈一把(bǎbà)抱着我,动情地说:“有了你这份心,妈妈也就不会老了。你看,妈妈不是还年轻嘛!”我高兴得拿起笤帚去打扫院子了,咦,妈妈到哪儿去了?我走进屋子,啊!妈妈正(zhēngzhèng)对着镜子涂抗皱霜呢!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精彩的()年轻的()和蔼地()动情地()
3.“我”为什么要买抗皱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应该为妈妈做一件什么事?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上册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试卷讲评篇五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òu míng rán shāo huāng shān liǎn miàn yǎn yìng
()()()()()
chún jìng shì xiàn chuāng lián jiàn zào shèng dì
()()()()()
二、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山岭(lǐng lǐn)掠过(luè lüè)仿佛(fó fú)
转眼间(zhuǎn zhuàn)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绵()绕()铃()茫()线()
棉()烧()岭()忙()钱()
四、按要求填空。(12分)
要查的字读音部 首除部首外几画选择正确的字义(打“√”)
凉爽①明朗,清亮 ②率直,痛快
③清凉,清洁
遍地①全面,到处;②量词,次,回
荡漾①水面轻微动荡;
②液体太满向外流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连()起伏 依山而()千岩()秀()阳似火
根深叶()意味()长 曲()通幽 一()如洗
()宇琼楼 心()神怡
六、写近义词。(8分)
仿佛()格外()顿时()赞美()
七、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4分)
1.湛蓝的天空宛如。
2、秋天,柿子树挂满了熟透的果实,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 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真像一幅。
2.有贴着 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有拉萨河畔 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
3.这些流云,转眼间变成、一道橘黄、、一道绛紫,就像是 五彩斑斓的锦缎。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分)
(一)秋天,香山的红叶非常美丽。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长圆,有的扁圆,还有的是星形。颜色有的嫩青,有的深黄,有的鲜红,还有的呈金色。绚丽多彩,就像千万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深沉、高远的蓝天映衬下,显得更加惹人喜爱。凉爽的秋风阵阵吹过,树枝摇晃,发出柔和的“沙沙”声,仿佛一首动人的乐曲,令人陶醉。游客们观赏着,不禁连连赞叹:“多美呀,香山的红叶!”
1、短文共 句话,是围绕“ ”
这句话写的。(3分)
2、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使我们想起一个词语。
红叶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也使我们想起一个词语。(8分)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二)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2分)
2、这段话通过对、、的描写,反映了原野的特点。(3分)
3、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1分)
4、用“﹏﹏”划出一句拟人句。(1分)
5、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10分)